首页 > 村社简介
购物车
0

村社简介

    

          本文摘自:河北省石家庄市藁城区三韩闲人之三韩

    后营村位于石家庄市藁城区东南,滹沱河故道(清咸丰元年,公元1851年滹沱河改道)冲积平原上,距石家庄50公里,距藁城15公里。

 

悠久的历史

 

    据传说,村名源于商周时期,周武王伐商曾在此安营驻军,称为后营,由此得名。原始居民已无可考,现居民祖先,来自于明朝永乐年间的山西洪洞县移民。另据村中出土的清朝康熙年间的一块观音庵碑文记载:“藁东南,三十里许,村名张家寨。可知,明清时期村名曾经称谓“张家寨”。何时又改称“后营”,无记载可考。始终隶属藁城。新中国建立后,属于刘海庄区。19537月设后营乡,辖黄家庄,属刘海庄区;19566月撤区,同时后营乡撤销,属刘海庄乡;19588月“人民公社化”时属刘海庄公社;1961年调整公社规模,属小常安公社;19841月改公社为乡,属小常安乡;1996年1月,扩乡并镇属常安镇至今。

 

便利的交通

 

    历史上,闻名遐迩的华北皮都辛集通往山西和口外的通衢从村中而过,郝家大车店、张家大车店(上世纪五、六十年代人们还能指认其旧址)兴起,成为来往客商的驻足休憩之地。现在便利的交通更表现在四通八达的现代交通网络上:村东有省道定魏线;村西有县道藁贾线(村南有连通定魏线和藁贾线的定魏支线);南距省道衡井线2.5公里;北距石德铁路、307国道、石黄高速公路仅10余公里,均与省道定魏线相连,且北距正在建设中的石家庄至济南的高铁仅5公里。便利的交通为后营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。

 

婚俗的沿革

 

    长期以来,村中婚俗的主要形式是父母之命,媒妁之言的封建包办婚姻制度,结婚主要遵循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、请期、亲迎六种礼仪。新中国建立后,随着1950年中国第一部《婚姻法》的颁布和实施,这种婚俗逐渐为自由恋爱所代替,结婚形式也逐渐简化。但上世纪70年代末,80年代初期,由于“文化大革命”所带来的经济落后和改革开放初期人们对物质文明的追求,在村中兴起了“娃娃亲”,由好事的媒妁为男女两家撮合缔结婚约,结成儿女亲家,甚者儿女刚一出生,就有结亲的。当时儿子如果到10岁左右还订不了婚,就往往被人瞧不起,做父母的也觉得抬不起头。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,经济、教育和文化的进一步发展,上学的、入伍的、进城务工的……走出去的越来越多,毁婚约的也越来越多,这种婚俗遂逐渐消亡,代之而起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恋爱。现在还出现了跨地区、跨省婚姻,因此村里的姓氏也越来越繁多,同时也为后营村的后代素质提高、文化交融奠定了基础。

 

深厚的文化底蕴

 

    勤劳、朴实、注重教育、崇尚文明是后营村人深厚的文化底蕴,打造了后营村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。观音庵碑文有言:“至其地,见夫栋宇巍峨,树林阴翳,往来行人,憩息于斯,辄流连而不忍去,以为胜地之无多也。”可见历史上,勤劳朴实的后营村人,日出而作,日落课书,习字学艺,就曾经把村庄建设的繁荣富庶,且不乏有文化有技艺之人。如清末民初闻名百里的韩家药铺、李先生(医生)等。新中国建立后,村设有中心完小,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,中小学教育达到普及水平。据不完全统计,现在全村具有大专以上学历者,占全村总人口的10%左右,其中硕士生,博士生就有20多名,其中有画家(如韩清茂、代晓蕾,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)、工程师(如总工程师代村保)、律师、造价师、医师、教师、会计师等。后营村人在北京、上海、天津等大城市也留下了自己的足迹,为实现中国梦和村小康梦而做着贡献。现在全村房屋改造升级,道路硬化、绿化已经完成,一个干净、整洁、崭新的村庄展现在了滹沱河故道上。精神文明方面,上世纪村里有战鼓队、落子队、魔术队、河北梆子剧社,农闲时,逢年过节,在村中表演,村民们享受着精神生活的乐趣;进入本世纪电视、网络得以普及,村民们又兴起了军乐队和广场舞,每当夜幕降临,华灯初上,村广场上,舞曲荡漾,男女老幼,翩翩起舞,形成后营村一条靓丽的风景线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修改完成于2014年12月8日